我自考网( zikao5.com )

 找回密码
 注册

我自考论坛新人签到! 到各省圈子新人签到送奖励~ 进入自考圈子自考资料专题

历年自考试题和答案 集合2008年以来的自考试题及答案! 考必过一考通自考小抄 - 自考密卷

自考资料【注册网站】|论文指导QQ905363546 自考英语学习英语俚语学习自考公共课 自考专业课网站地图关于我自考网_zikao5.com

特别提醒:想登录了解网站可用临时帐号【加微信zikao99索取】
搜索
查看: 2663|回复: 0

[自考通关宝典] 高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宝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6 13: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选择:一.大学生活特点:
1.大学是只是的海洋
2.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
3.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的氛围。
二.大学生活发生的变化
1.学习要求的变化
2.生活环境的变化
3.社会活动的变化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2.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3.梳洗创新学习的理念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培养优良学风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五.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六.法律素质:人们知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
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历史使命: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大学生成才目标: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荣辱观
3.社么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法律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
4.大学生应该怎么样适应大学生活?
5.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大意义。
     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选择:
一.理想: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二.理想的特征
时代性,阶级性,实践性,超越性
三.理想的类型
     性质
     科学理想,非科学理想
     层次
     崇高理想,一般理想
     时序
     长远理想,近期理想
     对象
     个人理想,社会理想
     内容
     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四.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一直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五.理想信念的作用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六.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1.指引大学生做什么人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七.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信仰的原因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优势崇高的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③马克思主义已改造世界为己任
2.怎样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①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③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八.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1.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①立志当高远
②立志做大事
③立志须躬行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①理想的视线是一个过程
②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①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②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③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1. 联系理想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2. 怎样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第二章 集成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选择:
一.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敢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三.爱国主义的共同优良品质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4.同仇敌忾,抵御外侮
四.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来源
五.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1.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A.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B.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A.B含义:
A:主要是对生活在祖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要求。
B:主要是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通报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
六.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①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 团结统一
③ 爱好和平
④ 勤劳勇敢
⑤ 自强不息
2. 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七.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1. 时代精神的内涵:
A.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B.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C.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D.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八.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 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九. 做忠诚的爱国者
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了三个基本方面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3.增强国防观念
4.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现身意识等。
5.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第三章 领悟人生阵地 创造人生价值  附件一,华益慰
选择:
1.世界观: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师姐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人生观:1.是人们在时间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3.人生观的看法:是人们在时间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4.人生:是指人的生命活动的社会旅程,即人在自己生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社会活动及社会意义。
5.人生目的:指生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6.人生目的的作用: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7.人生态度:指人们通过生活时间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里倾向和基本意愿。
8.人生态度和人生观的关系:
                        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9.端正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
              2.人生当务实
              3.人生应乐观
              4.人生要进取
10.科学高尚的人生观: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
11.价值:价值的一般本质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食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11.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12.价值观内容:一方面: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
             另一方面:价值尺度和准则。
13.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14.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15.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时间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16.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劳动和贡献的尺度
17.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感动人物——附件三 朱学恒)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18.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19.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20.自我环境:一个人自觉地调试心理,保持心理健康,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
21.青少年遇到的问题:
  1.抽象思维发展迅速但易带主管片面性
  2.情绪情感日益丰富而且波动性大
  3.自我意识增强但不够成熟
  4.独立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归属感同时并存
22.出现心理问题的客观原因:
  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对大学校园的冲击,学习负担和就业竞争造成的压力
23.人际环境:明确个人在与他人关系中的定位,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才能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24.利益环境: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25.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1.平等原则          2.诚信原则
3.宽容原则          4.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26.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正确认识竞争
 2.正确认识合作
 3.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7.社会环境:只有科学地把握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才能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8.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的方法:
  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29.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3.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
30.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31.四大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
论述题:
1.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A:概念:
 B: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就没有真确的人生观,只有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
    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人在实践中,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侵蚀,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那么,正确的世界观必然也会丧失。
2.抵制错误的人生观:
A.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1.拜金主义人生观是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志高目的的人生观。
2.拜金主义人生观将金钱神秘化、神圣化,视金钱为圣物,以追逐和获取金钱作为人生的目的和生活的全部意义,金钱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
3.拜金主义是引发钱权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
B.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1.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一种把想了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
2.辛勤劳作之后享受生活是正当的需要,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把享乐尤其是感官的享乐变成人生的唯一目的,作为一种“主义”去诠释人生的全部意义,则是对人的需要的一种偏狭理解
C.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1.个人主义人生观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礼仪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
2.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3.个人主义人生观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
4.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人生观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甚至不惜采用损人利己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5.极端个人主义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和狭隘功利主义。
6.我们应旗帜鲜明地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特别是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
共同特征:
        1.它们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
        2.它们都是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
        3.它们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
3.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感动人物—附件二,长江大学3名学生)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对他人所做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有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
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联系: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人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人是社会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社会价值。
4.解释“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
个人既不单纯是社会和他人的手段,也不单纯就是目的,这个“必然的事实”是我们认识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辩证关系的基础。(继续3题的答案)
5.为什么说劳动和贡献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
从个体角度而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要想维持自身及家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从社会获得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人们只有对社会和他人进行劳动和做出一定的贡献,才能满足对于这些生活的需要。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要想不断发展和进步,就必须不断的鼓励和要求社会成员对于社会的贡献大于索取,从行为的道德价值来看,人生行为的道德价值主要表现在对自然行的超越和对人自身的超越,个体的人作为价值主体,只有超越对他人和社会的索取而追求对社会与他人的贡献,才能具有较高的道德价值,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6.实现人生价值的个人条件
A.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1.个体自身条件主要包括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素。
   2.每个人的自身条件都会与其他人有一定的差异,某一个具体的价值目标,对这个人来说是恰当的、比较容易实现的,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却未必如此。应当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
   3.夸大或者低估自身的能力,不切实际地太高或者贬低自己,从而给人生价值的实现带来意想不到的障碍。
B.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人生价值的本领。
C.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D.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7.保持心里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为大学生的人生提供向导,也为其心理活动提供“定位系统”,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
   2.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直接为大学生提供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程式、规范,能够使大学生的困难的时候看到成绩、看到光明,转逆境为顺境,化阻力为动力
   3.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鉴定自信心,并产生悦纳自我的价值情感体验,在积极进取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获得承受挫折和适应环  境的能力,从而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
B,掌握应对心里问题的科学方法。
 1.首先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2.其次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C.合理调控情绪(人物—附件四,赵传斌)
  D.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选择:
1.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社会关系:是道德来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3.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条件。
4.生产实践: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5.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
6.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人物——附件五,洪战辉)
7.道德功能: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1.认识功能
2.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3.其他: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8.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9.在社会主义社会,有一部分先进分子,还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
10.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1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中大意义:、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1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人物—附件六,陈玉蓉)
        1.注重整体礼仪、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1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1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15.集体主义的前提:
  1.经济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集体主义的事实创造的经济前提。
  2.政治前提: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政体,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政治前提。
  3.文化前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知道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前提
16.八荣八耻:
            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
            6.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7.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1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8.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19.大学生与诚信道德的关系
   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人物—附件七,王一硕)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道德建设的核心,即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我国逐步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不仅不排斥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且需要通过服务甚至是优质服务,才能实现市场主体自己的利益。我们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为人民服务,不仅在于人们在一切经济活动中应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更在于强调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引导、制约下,每个市场主体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自觉、更积极、更规范地在自主的基础上为人民、为社会服务,要求市场主体把自身的特殊利益同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为人民服务,伟大而平凡,高尚而普通,它并非高不可攀、远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为人民服务对于不同层次的人们应该有不同的要求。
1.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是为人民服务
2.顾全大局、先公后私、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是为人民服务
3.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是为人民服务
4.热心公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贫济困、帮残助残是为人民服务
5.遵纪守法、诚实劳动并获取正当的个人利益也是为人民服务。
在我们的社会中,不论从事何种职业、处于何种岗位,也不论能力大小,职务高低,每个人都能够通过不同形式实践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
2.为什么说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人物—附件八,德国女孩)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礼仪和个人礼仪的辩证统一。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集体所有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同时,每个人的正当利益,又都是集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集体礼仪和个人礼仪是相辅相成的。而集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增加,同样有利于集体礼利益的扩大。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实际生活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难免会发生矛盾。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尤其是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必须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即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时,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促进和保障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使个人的才能、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那种把集体主义看做是对“个人的压制”、是对“个性的束缚”的思想,是与集体主义的本意相违背的。对于集体主义来说,只有个人的价值、尊严得到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证,集体才能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可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三个层次:
1. 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2.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3. 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3.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作用:(感动人物—附件九,刘刚)
1.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2.社会主义荣辱观知名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
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4.诚实守信为什么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内涵: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
意义:就个人而言,诚实守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诚实守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实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就国家而言,诚实守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必要性: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
        首先,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其次,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最后,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为人诚恳,待人城市,做事实在,追求信誉。
5.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个人品德特点:1.实践性,个人品德不是个人的某种先天禀赋,而是个人在社会实践中锤炼而成的一种特殊品行,它反映着现实生活。
               2.综合性,个人道德品质不是零碎的个人生活片段,而是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到的一致、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
               3.稳定性,个人品德不是临时的、短暂的道德现象,它一经形成,就会长时间地影响人。
  个人品德的作用:1.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变革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2.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锤炼个人品德的方法:
  1.锤炼个人品德首先应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2.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1.学思并重的方法— 通过虚心学习,善于思索,辨别善恶,以涵养良好品德
   2.省察克治的方法— 通过繁星检验以发现自己思想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并加抑制和克服
   3.慎独自律的方法— 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
   4.积善成德的方法— 通过积累行善,使之巩固强化,逐渐形成优良品德
   5.执行统一的方法— 把提高道德认识与共性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
3.要袭爵向道德模范学习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人物—附件十,微尘)
选择:
1. 社会公德的特点:
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2.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矿产环境、动物环境。
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3. 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
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人物—附件11,熊宁)
4.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4.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5.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1. 《治安管理处罚法》此法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8月28日通过,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⑴一方面规范、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使人人懂法、守法,即实现自身的合法权益和自由,又不对他人的合法权益和自由造成侵害。
  ⑵另一方面规范、指导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执法行为,在有效惩治违法行为的同时充分保障人权。
基本原则:
1.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2.实施治安管理出发,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
         3.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2.《集会游行示威法》
3.《环境保护法》
4.《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选择:
1.职业的作用:获取生活来源,扩大社会关系,实现自我价值
2.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3.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所表达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
“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2.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
  3.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4.服务群众: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5.奉献社会: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
4.执业活动中最主要的法律:
  1.《劳动法》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是我过第一部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
    基本原则:
             1.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2.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
             3.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4.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
             1.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劳动争议
             2.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节
             3.调解不成的,当事人一方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2.《公务员法》是我过第一部关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在我过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5.我国就业形式:就业再就业形式依然比较严峻
          原因:1.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
        2.就业机制有待完善
                3.就业观念有待更新
6.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择业和创业虽然强调发挥个人的主动性,但也不完全是个人随心所欲、纯粹由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所决定的。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职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个人的选择必须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7.爱情的本质: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8.恋爱中的道德(人物— 附件12,韩惠民,吴月英)
1.尊重人格平等
2.自觉承担责任
3.文明相亲相爱
9.大学生的恋爱
 1.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2.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3.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地对待恋爱
 4.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10. 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
   1.尊老爱幼           2.男女平等           3.夫妻和睦                  
   4.勤俭持家           5.邻里团结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选择: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内涵,体系,运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法的历史: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渐产生的。
2.法律的历史类型: 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3.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4.法律的规范体系: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
   1.制定,具有立法权的,在法定的条件下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2.认可,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内容:1.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2.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5.法律具有强制性,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也表现为国家对合法行为肯定和保护。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
  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纪律观念也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以宪法为核心,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
7.社会法
  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矿山安全法》、《红十字会法》、《公益事业捐赠法》
8.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
9.法律制定: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
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案的公布
10.法律遵守: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依法办事的含义:1.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
                   2.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
11.法律执行:
    广义: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狭义: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成为行政执法。
12.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13.法治和法制
  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
  法制: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
14.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2.自由平等观念
     1.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在使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3.公平正义观念
     1.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从法律运行的环节来看,法律公正包括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两个方面。
    2.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从法律公正的内涵来看,法律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4.权利义务观念
   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⑴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⑵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⑶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15.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16.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1.讲法律
   2.讲证据。一是查清案件事实,二是正确运用法律
            证据要具有合法性   证据要具有客观性   证据要具有关联性
   3.讲程序
   4.讲法理  1..理由必须是公开的,而不能是秘密的
             2.理由必须有法律上依据
             3.理由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
17.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1.学习法律知识
   2.掌握法律方法
   3.参与法律实践
18.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努力树立法律信仰
   2.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3.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选择:
1.1787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2.1918年制定的苏俄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
3.我国第一部带有“宪法”字样的法律文件,是清朝末年形成的《钦定宪法大纲》。
4.中国于1954年、1975年、1978年、1982年颁布了四部宪法。
5.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宪法: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7.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
  2.人民主权原则
  3.公民权利原则
  4.法治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8.我国的国家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我国的国体,即国家性质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城乡基层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6.基本经济制度
9.公民: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10.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人物—附件13,赵作海)
   1.平等权
   2.政治权利和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权
   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包括: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
   7.文化教育权
   8.特定主体权利
11.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6.其他义务
12.我国的国家机构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利机关
     职权:行使国家立法权,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决定国家重大事项,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
   2.中国人民共和国主席: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权:决定,行使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组成人员等重要职权
   3.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4.中央军事委员会
   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7.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2023年自考资料 ( 豫ICP备17027556号-1 )

GMT+8, 2024-4-19 23:18 , Processed in 0.07228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