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考网( zikao5.com )

 找回密码
 注册

我自考论坛新人签到! 到各省圈子新人签到送奖励~ 进入自考圈子自考资料专题

历年自考试题和答案 集合2008年以来的自考试题及答案! 考必过一考通自考小抄 - 自考密卷

自考资料【注册网站】|论文指导QQ905363546 自考英语学习英语俚语学习自考公共课 自考专业课网站地图关于我自考网_zikao5.com

特别提醒:想登录了解网站可用临时帐号【加微信zikao99索取】
搜索
查看: 3710|回复: 0

[串讲资料] 2012年全国自学考试新闻学《新闻采访写作》串讲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30 09: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国自学考试新闻学《新闻采访写作》串讲资料,精心整理,全面涵盖,是你复习的好笔记好讲义。

新闻采访写作资料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 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2. 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 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
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
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
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五、新闻采访艺术: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
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
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七.采访的特点:
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
1. 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 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弄清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
3. 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点表现在:
采访这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其特殊性: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
八.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采访的任务,主要是发现、了解和选择新闻,并掌握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
采访的作用有:1.发现和落实线索 2. 获取第一手材料 3.增加感性认识 4.核对新闻事实
* 增加感性认识的作用有:
1) 捕捉一些生动的情节和细节
2) 增加真实感,增加知识和见闻,获得真知灼见
3) 有记者自己的比较深刻的感受,能写出独到的见解,能写的感人
九.记者需要掌握的新闻事实材料,一般包括:1. 全面情况 2. 主要事实 3. 有关背景 4. 典型事例和细节
十.采访的指导思想:
我们的采访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观察分析问题。
具体来说有以下4个方面:
1. 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2. 讲究唯物辩证法
3. 要有历史发展观点
4. 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
由上面四项引申的问题:
* 如何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
一是要真正处理好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二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勇气
三是要遵纪守法坚持原则
* 怎样讲究唯物辩证法?
1. 正确地选择事实
2. 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
3. 注意事物的相互联系
* 怎样有历史的发展观点?
1. 要作发展的眼光看待客观事物;
2. 要善于从事物发展中捕捉其特点和新意;
3. 要了解事物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趋势,发掘事物深刻的内蕴
* 在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是,要正确外好几方面的关系:
1. 人民群众和领导个人活动的关系
2. 先进人物和群众作用的关系
3. 领导机关活动与人民群众实践的关系
十一. 采访的原则:
记者采访活动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无产阶段党性原则。在党性原则的指导下,具体的说,要坚持以下几个采访原则:
1. 实事求是 2.依靠领导 3.执行政策 4.内外有别
*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应注意划清几个界限:
1. 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
2. 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
3. 选择角度与乱扭角度。
* 记者在采访中依靠领导,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 依靠领导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2. 依靠领导与深入基层的关系;
3. 领导审稿与自己把关的关系。
* 在采访工作中,如何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
一要看形势,识大局;
二要看政策规定和报道时机;
三要看对党和人民是否有利。
十二. 采访的工作路线:
记者采访工作路线,概括地说,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 深入群众要做到:到第一线去、重要的“心入”、建立采访基点、持之以恒
小知识点:
* “身入”与“心入”——也就是采访要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十三. 写作的特殊规律及认识依据:
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
从新闻形成过程看,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集中表现为: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形式受制于事实,具体来说:
1.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规律,立脚点先服从事实,再是要服从事实的报道;
2. 服从事实,报道实事求是,对新闻写作来讲,是根本,是立足点,也是衡量一篇新闻作品成败的基本标准;
3.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的报道,就是要全面把握新闻特性和新闻的传播需要,以事实为本,争取时效。
认识依据:
我们对新闻写作规律总的认识依据是: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报道这一规律,归根结底,决定于新闻对事实的依存关系和能动作用。
1. 首先,新闻源于事实、报道事实,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就是社会主义新闻学在新闻与事实关系上的基本观点;
2. 其次,新闻虽由客观存在的事实构成,却不是事实原封不动的翻版,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
3.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规律,体现了新闻对于反映事实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十四.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
1. 纪实写真 2. 用事实说话 3. 交代新闻要素
* 由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引申的问题:
1) 新闻写作要如实地反映事实,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a 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
注意的问题之一: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之二:不能不顾及宏观事实,在微观中顾及宏观。
b 主观意愿与客观反映的关系
主观脱离客观的表现:合理想象、表述不当
2) 新闻中存在的用事实说话方面的问题:
一是概念化;
二是套话多;
三是事实少,议论多,不着边际
3) 怎样要事实说话:
a. 直接陈述;
b. 不能以抽象的概念和议论代替事实的报道;
c. 实事求是,按事实本身的逻辑展开新闻;
d. 采取第三人称
e. 注明消息来源。
4) 为什么必须交代新闻要素:
a. 是新闻的构成规律所决定的
b. 为适应新闻受众的普遍心理
c. 也是新闻用事实说话的要求
十五. 新闻写作的具体要求:
新、快、短、活
* 有关具体要求的小问题:
1) 如何把新闻写短?
a. 直截了当,开门见山陈述事实
b. 空话少说
c. 一事一报
d. 语言准确、洗练
e. 善于删改
2) 怎样把新闻写活?
a. 运用蒙太奇手法,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面;
b. 运用断裂式行文,多分段;
c. 多写视觉新闻
十六. 新闻体裁的分类:
a 消息 b 通讯 c 特写 d边缘体裁
* 关于每个分类的具体内容
1) 消息的概念和特点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的特点:
a. 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b. 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c. 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d. 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e. 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2) 通讯的概念和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及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通讯的特点:
a. 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面;
b. 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切,情景交融;
c. 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
d. 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较宽松
3) 特写的概念和特点:
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特写的特点:
a. 内容集中在一点,着力于细节描写;
b. 现场感强烈,注重记者的直观反映;
c. 有较强烈的文学色彩,形象化的刻画人物或事物
十七. 新闻主题的概念、标准、提炼方法:
* 概念:
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 确定一个好的新闻主题有以下标准:
1. 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
2. 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
3. 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
* 主题的提炼方法:
1. 从认识事实入手
2. 在比较中鉴别
3. 上头下头结合
4. 选好主题角度
* 关于主题的具体问题
1) 在确定主题的标准中,要正确并有针对性,其中针对性的依据是:
A. 党的政策 B. 当前形势 C. 客观实际
2) 在主题的提炼方法中,第一条是从认识事实入手,其中认识事实的制约因素有:
A. 事物的多层次,多侧面
B. 本质展示的渐进性,阶段性
C. 主体的实践水平,认识水平的制约
3) 选取角度的方法:
A. 从说明或回答政策这一角度提炼主题;
B. 从人们普遍关切的角度提炼主题;
C. 从提倡基本种时代精神或风尚角度提炼主题
小知识点:
* 新闻典型——是指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既能反映同类事物本质,又具有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鲜明个性特点的人和事物的报道
* 分段的依据:单一性、完整性、逻辑性
十八. 新闻选材的概念、原则及要求:
* 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
* 新闻选材的原则:
一要围绕主题,说明主题
二要区别主次,反映实质
三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 新闻选材的要求:
新闻选材总的要求是最大限度的体现新闻的价值,具体有:
1. 选新鲜生动的材料
2. 选有积极作用的材料包括
选有积极作用的材料要注意三方面的动向:政治动向、思想动向、经济动向
3. 选独具特色的材料
4. 选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
* 新闻选材与写作的关系:
1. 选取准确、真实、生动、深刻的反映事实的材料而进行的写作才能产生有益的传播价值,否则将产生极大的负效应;
2. 新闻事实客观存在,如何反映则为观念形态,这里就有选材的倾向性问题;
3. 新闻事实是一个立体多面材料系列,反映什么会一个目的性的问题
十九. 新闻结构的概念及一般规律
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
新闻结构的一般规律的具体要求是:
1. 反映事实的内在联系
2. 有利于表现主题
3. 适应受众心理
4. 紧凑又富于变化
5. 符合体裁的特点
二十. 新闻语言的概念、构成因素、特色
* 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住处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
* 构成因素:新闻语言以事务语言诉精练、准确、严谨部分为基础,又从文学语言和评论语言中适当撷取富有感情和哲理的成分,特别是从既通俗又生动的群众语言中吸取营养。
* 新闻语言的特色:
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
* 如何做到客观?
1. 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2. 修饰语的限制性多于形容性
3. 句子的陈述口气多于感叹口气
* 如何做到简练呢?
1. 要深刻认识事物本质,概括出一个鲜明的主旨,这是语言简练的基本环节;
2. 要说短话,写短句。不用过剩的抒情句,不用过多的形容词,不用不恰当的比喻和警句;
3. 在结构上,要强调简捷直叙,少曲折迂回,尤其忌讳语言杂质,不要让复杂的结构和修辞手段、表情语言淹没事实。
* 白描手法——用简练的笔法直接勾勒事物最主要的特征的一种表现手法
二十一. 新闻文采的特点及表现
新闻文采总的特点是:缘事而发,淡中有味,也就是要在平淡中见文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叙事突出动感
2. 描绘富有美感
3. 修辞强调实感
二十二. 新闻文风的体现和具体要求
新闻文风总的体现是: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具体要求是:态度明朗;言这有物;短而精粹;新鲜活泼
二十三. 新闻敏感的概念、作用、表现及培养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 记者的新闻敏感表现在以下四种判断能力:
1. 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受众兴趣的能力,也就是发现新闻价值的能力
2. 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哪个最重要,哪个次重要的能力,也就是会分析材料,取舍内容的能力
3. 判断某个线索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新闻发现的能力
4. 判断在已发表的新闻中,哪些同记者收集到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更重要的新闻的能力
* 新闻敏感的作用是:
1. 可以见微知著,迅速抓住新闻线索,进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
2. 据以挖掘新闻素材,并从中鉴别最有传播价值的事实;
3. 有利于选取最佳的报道角度
4. 能够预见新闻后面的新闻。
* 如何培训新闻敏感?
1. 提高政治上的敏感性
2. 要懂得新闻价值
3. 接触实际,注重实践
4. 勤于思考和积累知识
二十四. 新闻线索的概念、作用、特点和来源
*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 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
1. 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
2. 线索可以指明采访的去向
3. 线索的价值可以决定报道质量
* 新闻线索具有比较简略、可信性有待证实、大多反映现象等特点。
* 新闻线索的来源:
1. 直接来源: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这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根本途径
2. 间接来源:上级渠道,书面渠道,社交渠道,会议渠道,传播渠道
二十五. 新闻选择的标准和运用
* 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
1. 新闻价值标准: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地理/职业/年龄/心理上的接近)、趣味性
2. 新闻的政策标准:A.政治标准 B.新闻宣传思想 C.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
* 新闻选择标准的运用:
1. 要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新鲜、重要、显著、趣味)
2. 要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
3. 要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 怎样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1. 某个新近发生的事实,能不能成为新闻,一要看它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看它是否符合新闻政策。通过新闻媒介公开传播的新闻,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必须兼备,缺一不可
2. 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既是互相依存的,又是彼此制约的。新闻报道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而新闻价值的根本作用则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社会效益。从总体来说,我们的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观念是基本一致的,新闻政策有利于新闻价值的实现。
3. 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就是某个事实具有新闻价值,但不符合新闻政策,这种情况,新闻价值就必须服从新闻政策。
4. 在实际工作中,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只看到新闻价值,不考虑新闻政策;二是只强调新闻政策,不讲究新闻价值。
二十六. 新闻记者的概念、分类、职责、任务、素质和修养
* 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 记者的分类:
根据专业技术职称可分为高级记者、主任记者、记者、助理记者
根据报道手段可分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
新闻单位,按记者的活动范围和业务分工可分为:专业记者、地方记者、机动记者、特派记者、驻外记者等
* 记者的职责:
新闻记者的职责,最根本的就是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即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我们无产阶级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当然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 记者的任务:
新闻记者的日常工作任务主要有三大项:
1. 及时采写新闻
2. 反映内部情况
3. 做好群众工作
* 关于记者的任务引申的问题:
1) 在我国,新闻报道的作用主要是:
A. 传递信息,沟通情况
B. 宣传政策,指导工作
C. 宣传典型,表彰先进
D. 传播知识,开阔视野
2) 记者怎样反映内部情况这一任务?
A. 要有正确的目的
B. 要有坚持真理的精神
C. 要实事求是
3) 记者要经常和读者联系,特别要做好的三个环节工作是:
A. 接待群众来访,处理群众来信
B. 做好通讯员和作者积极分子工作
C. 组织受众评议,掌握反馈意见
* 记者的素质:
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 由记者的素质引申的问题
1) 提高我们记者的政治素质,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A. 在思想上、政治上有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记者讲政治最重要最根本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 正确的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
C. 加强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
D. 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
2) 记者的心理素质包括:
好奇心理、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坚强意志
* 记者的修养:
知识修养、作风修养、职业道德修养
1) 当前,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特别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A. 重事实,讲真话,主持正义,坚持真理
B. 报道内容健康,有益社会进步
C. 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记者有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侵蚀,坚决反对“有偿新闻”
D. 处理好与同行的关系
二十七. 访的准备、方法及深化
* 采访准备的实践意义:
1. 做好准备,是接近采访对象的第一步;
2. 做好准备,能尽快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
3. 做好准备,会使记者成为一个采访的快手;
4. 做好准备,将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更好地发现和抓住新闻;
5. 做好准备,有助于开拓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 采访的准备工作分为两种,即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
平时准备:
1. 学习理论政策,认清当前形势
2. 了解全局情况,掌握社会动向
3. 多方面增长知识,扩大采访视野
4. 广泛积累资料,适应工作需要
* 关于平时准备的具体问题:
1) 了解情况和掌握动向的重点
A. 一是各行各业贯彻招待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情况;
B. 二是干部和群众在一个时期的思想活动
C. 三是实际工作是的成就、经验、矛盾和主攻方向
D. 四是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典型,冒尖的人和事
2) 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是:
A. 一要读书看报,广采博取;
B. 二要结合工作,重点攻关;
C. 注重社会实践,无字“天书”,不可忽视
3) 资料积累的分类:
思想积累、情况积累、信息源的积累、业务资料的积累、知识性资料的积累
临时准备:
1. 明确报道思想
2. 选择、了解采访对象
选择什么样的采访对象?
A. 选择最熟悉情况的人
B. 选择多层次多方面的人物
C. 选择不同意见的采访对象
D. 对同一类型的采访对象要选择典型
3. 背景材料的收集与分析
4. 特定报道对象的知识准备
5. 拟定采访计划
二十八. 访问的准备、方法及深化
* 采访准备的实践意义:
1. 做好准备,是接近采访对象的第一步;
2. 做好准备,能尽快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
3. 做好准备,会使记者成为一个采访的快手;
4. 做好准备,将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更好地发现和抓住新闻;
5. 做好准备,有助于开拓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 采访的准备工作分为两种,即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
平时准备:
1. 学习理论政策,认清当前形势
2. 了解全局情况,掌握社会动向
3. 多方面增长知识,扩大采访视野
4. 广泛积累资料,适应工作需要
* 关于平时准备的具体问题:
1) 了解情况和掌握动向的重点
A. 一是各行各业贯彻招待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情况;
B. 二是干部和群众在一个时期的思想活动
C. 三是实际工作是的成就、经验、矛盾和主攻方向
D. 四是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典型,冒尖的人和事
2) 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是:
A. 一要读书看报,广采博取;
B. 二要结合工作,重点攻关;
C. 注重社会实践,无字“天书”,不可忽视
3) 资料积累的分类:
思想积累、情况积累、信息源的积累、业务资料的积累、知识性资料的积累
临时准备:
1. 明确报道思想
2. 选择、了解采访对象
选择什么样的采访对象?
A. 选择最熟悉情况的人
B. 选择多层次多方面的人物
C. 选择不同意见的采访对象
D. 对同一类型的采访对象要选择典型
3. 背景材料的收集与分析
4. 特定报道对象的知识准备
5. 拟定采访计划
二十九. 访问的形式、类型及分类
访问可以是个别访问,也可以是集体访问。
个别访问就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单独交谈;
集体访问就是记者有意组织或邀约多个采访对象的访问,包括座谈会和记者招待会两种形式。
* 访问活动的类型:因事件访问、因人物访问、因经验访问、因问题访问、因争论访问
* 访问的心理过程:主要表现为接近、融洽、沟通、激发四个阶段。
* 提问的方法与技艺
1. 问法要多样,开放式闭合式问题要结合使用
2. 抓住疑问点
3. 尽量具体
4. 提倡讨论式,赢造双方交流的气氛
* 提问的分类:
1. 开放式提问
——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 闭合式提问
——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 访问的要领
1. 因人而异,灵活对待
2. 把握重点,启发诱导
3. 沟通思想,见机行事
4. 少讲多听,广采博纳
5. 求同存异,心理共鸣
* 访问的“心理控制”:
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里控制”;“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
* 记录的一般要求:
A.记要点 B.记易忘点 C.记疑点 D.记有关原话 E.记典型情景
* 记者核实访问记录材料的方法有:
1. 向提供材料的本人核实
2. 溯本求源,寻求物证
3. 多方证实与逻辑判断
4. 技术检验
* 观察的特点:
观察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新闻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外来语与搜集新闻素材与线索。
观察分为事前观察、同步观察、事后观察
观察具有直接性、综合性、客观性、经常性、敏感性等特点。
* 现场观察的作用:
1. 辨别真伪,收集素材
2. 印象深刻,生动再现
3. 获得亲知,深化认识
4. 触景生情,寄情于文
5. 见多实广,有利积累
* 现场采访中的瞬间印象主要包括什么?
1. 变动着的事件细节
2. 突发事件的重大疑窦
3. 环境气氛与情景
4. 现场活动及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态等
* 采访是的心理感应规律体现在哪些方面?
1. 记者采访满足对象社会需要的程度,制约着采访的局面
2. “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给采访的氛围渲染上一层“晕轮”
3. “自己人效应”与“异已人效应”诱导着谈话的成败
4. 采访谈话需要稳定的情绪
* 特殊的采访方式分类:
A. 巡回采访 B.易地采访 C.交叉采访 D.蹲点采访 E.隐性采访
* 什么情况下采用隐性采访?
1. 把隐性采访作为记者日常观察、发解情况的辅助手段
2. 某些批评、揭露性的报道可使用隐性采访
3. 某些表扬性的稿件也适合用隐性采访
* 如何多方面挖掘“新闻事实材料”?
1. 找特点
2. 抓问题
3. 会透视,透会现象看本质
* 怎样找特点?
A. 认清形势找特点
B. 通过比较找特点
C. 具体分析找特点
* 抓什么样的问题?
A. 抓实际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B. 抓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
C. 抓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D. 抓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 怎样找问题的根源?
一是要找新旧体制的矛盾
二是要找新旧思想观念的矛盾
二是要找改革中不平衡的矛盾
* 采访中“结合艺术”理解:
结合本身是一种艺术,包括:
1. 上下结合:将上级精神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2. 点面结合: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遍、局部和整体的结合
3. 横结合:纵的认识:对事物历史与发展的完整了解;横的认识:对一事物与他事物有机联系的了解
4. 正反结合:相反的两个个别事实之间的联系
三十. 消息的概念、特点、组成成分与结构方式:
*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彩的新闻基本体裁。
* 消息的特点:
1. 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2. 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3. 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4. 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5. 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 消息由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组成
* 消息的结构方式常用的有倒金字塔、金字塔、散文式三种
* 消息的分类:
A. 按事实性质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
B. 按报道内容分为: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和政治新闻等
C. 按写作特点分为:特写式消息、目击新闻、解释性报道和背景报道
D. 按篇幅长短分为:简讯、一句话新闻和标题新闻
E. 其他样式的分类,有公报式消息、答记者问
F. 西方新闻界对消息的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纯新闻
G. 按不同的写作形式、写作特点,把消息分为四大类: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性消息
* 事件性新闻——是指以一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为突出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
* 非事件性新闻——是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进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
* 动态消息的概念和特点:
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它有两种不同情形:一种是对刚刚发生的或新近发生的单独事件的报道;另一种是对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具有一定持续性变动事件的报道。
特点是:
A. 能给人以动态感,强调反映事物的最新动态;
B. 讲究“时间”要素,特别注重时效;
C. 短小精悍,一事一报。
* 经验性消息的概念及经验的选择:
经验性消息——是反映某地区或某单位在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是典型报道的一种,用以推动全局,指导工作。
经验性消息中经验的选择:
1. 首先应当具有新闻性
2. 要选取新鲜的、富有特点的经验
3. 要先取针对性强、能解决当前突出的实际问题的经验
4. 要选取具有启边和指导作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的典型经验
5. 不用面面俱到,抓住最主要的经验
* 综合消息的概念、特点及写作要求:
* 综合消息——围绕一个主题思想、从不同侧面概括反映某个事件、问题的全局性情况,或综合报道不同地区、单位具有同类性质又各有特点的多件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 综合消息的特点:1.不受空间的限制 2.由多地、多件新闻事实组成 3.从不同侧面表现共同主题 4.报道面广,声势大的。
* 综合消息的两种情形:1.横断面综合反映动态、情况 2.纵深度综合反映成就、经验或问题
* 写作要求:1.善于分析概括 2.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3.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 述评性消息的概念及写作特点
* 述评性消息——也叫新闻述评,是一种以述为主,边述边评、夹叙夹议的新闻体裁。
* 述评性消息的类型:形势述评、工作述评、思想述评
* 述评性消息的基本特点:
A. 以报道事实为主,以评述事实为目的
B. 述评结合,夹叙夹议
C. 针对性强,富有思想性
* 述评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A. 述与评要事理交融
B. 议论要精辟,观点要正确、深刻
C. 述评要自然亲切
* 消息的写作要领:
1. 更加注重时效性
2. 运用客观笔法,用事实说话
3. 善于概括和直叙
4. 增加信息量
* 注重时效的表现:
A.讲求时效 B. 以短、快取胜 C. 体现新闻根据 D. 要讲究时效,又合乎时宜
* 消息写作为什么要十分强调讲求时效?
1) 时效性是消息的基本特征之一
2) 讲求时效,才能给受众留下难忘的“第一印象”
3) 讲求时效,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 讲求时效,如今愈发具有现实意义
* 如何以短、快还应时效?
1) 一事一报,以短求时效
2) 采用连续报道,体现时效性
3) 快中求好,又快又好
* 如何体现“迟到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新闻根据?
最重要的方法是:记者注意跟踪,发现新的情况,紧紧地抓住与事物相关的新近变动,着眼于体现时间上的“最新近点”由近及远,以最新的新闻根据或由头,引出“迟到的新闻”。
体现“迟到的新闻”的新闻根据的方法:A.抓住新闻被披露的事实变动 B.以新带“旧” C.由近及远
体现非事件性新闻的新闻根据的方法:A.事实的新变动 B.与事实相关的事物的新变动 C.发布的契机
* 如何更好的运用客观笔法,把记者主观意图变为“无形的意见"?
1. 按客观事实本身的逻辑性来展开新闻,以事实描述事实,而不是按记者证的主观意图来展开新闻。
2. 通过对事实精心地进行取舍、剪裁、安排和使用,对背景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巧妙的寓观点或倾向性于客观报道形式之中
3. 运用客观手法写消息,一般是只叙述事实而不加议论。要让足以说明有关道理的事实来说明问题
4. 巧用“代言人”,让新闻中的人特来发表有关议论
5. 适当交代新闻来源
6. 运用第三人称
* 如何进行概括?
1. 概括叙述事实要有具体实在的内容,不能抽象化、概念化、任何新闻事实都有具体的内容。消息写作中的概括事实,是对具体事实的凝练和综合。
2. 概括叙述事实,还要注意有点形象
3. 消息中的概括,也并不排斥对个别典型细节的反映
4. 消息写作中的概括,还同直叙相联系。
* 如何增加信息量?
1. 在一定量的新闻信息用尽可能少的信息符号来表述
a) “蒙太奇”式行文
b) 避免标题、导语和主体的“三重复”
2. 在有限的篇幅内多输送信息
a) 开拓消息的深度和广度
b) 突出主体信息
* 倒金字塔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它的主要优点:
1. 最能体现新闻性
2. 开门见山,概括性强
3. 切合读者心理,并能引起其“新闻欲”
4. 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
5. 便于记者增加新的重要事实材料。
缺点:
1. 过于标准化,程式化,而缺乏多样性
2. 略输文采,有“虎头蛇尾”之嫌
3. 比较容易出现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三重复”现象
* 金字塔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金字塔结构——是按新闻事实发和始末,即依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事实的开始和结束,就是新闻的开头和结尾。它适用二前后时间跨度比较小或者有比较完整、曲折的情节或生动细节的新闻事件,多用于非事件性新闻。
优点:
1. 行文构思比较方便
2. 可以保持新闻事实比较完整的故事性
3. 容易清楚地反映新闻事件原委始末的脉络
缺点:篇幅长容易显得平铺直叙;从头说起,容易显平淡或缺乏新鲜感
* 散文式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散文式结构——是指消息写作中适当吸收散文写法。
优点:比较自由和有文采,比较容易突破消息写作的某些模式、框框,有利于改变千篇一律的面孔,使行文富于变化。
缺点:不大适用于突发性事件和某些经验性报道。
* 导语的概念、功能、重要性:
* 导语——是就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 导语的两重任务:一是千方百计把重要的新闻事前主其意义表现出来;二是想方设法吸引启发读者来阅读消息全文。
* 导语的重要性表现在:
1. 导语可以使读者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
2. 导语的优劣对编辑决定稿件的取舍和确定其编排地位很有影响,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3. 导语写作颇能体现记者的才华和功力
4. 导语为整篇消息定下基调,关系着下文如何顺利地展开
5. 一篇消息只有一条导语,而它是最优化的方案
6. 新闻的实践表明了导语的重要性
* 导语的制作总则
1. 研究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需要告诉人们的又是什么,把二者和谐的统一起来
2. 从新闻内容中选择最重要点
3. 应有新闻事实,但要避免与主体内容重复
4. 交代消息的来源和新闻根据,给人以可信感
5. 文字精,表达巧,凝练、醒目、明快
* 导语的分类
* 导语分为两大类:直接性导语 、间接性导语
* 直接性导语——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新闻。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评述式等。
* 间接性导语——又称延缓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的一种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
* 主体和结尾
* 消息的主体——又称“新闻躯干”,是一篇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展开新闻内容、阐述新闻主题的关键部分。
* 主体的功能:A. 叙述和补充导语中提到的新闻事实 B. 充分阐发表现新闻主题
* 结尾——是指为了深化新闻主题,强化新闻价值或扩大消息的信息容量,记者根据新闻内容,精心设计的消息的收结部分。
* 在什么情况下用到结尾?
1. 只有当结尾能够加深读者对新闻的感觉和理解;
2. 能够深化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
3. 能够恰当地“旁人它事”、增加消息的信息量;
4. 或者是为“后续报道”作伏笔的情况下,消息才有必要写结尾,并尽力写好它。
* 常见的结尾写法分类:小结式、评论式、号召式、伏笔式
* 背景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 新闻背景的分类:历史背景、地理背景、人物背景、事物背景、知识背景、社会背景
* 背景的功能:
1. 构成显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
2. 说明新闻事实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3. 分析新闻现象与本质、局部与全局等关系
4. 对比映衬新闻事实和主题思想
5. 巧妙地表明记者的观点、倾向
6. 注释事物的特征以及某些专有名词、术语
* 怎样恰到好处的运用背景材料?
1. 不同类型消息区别对待
2. 因时因地因读者对象制宜
3. 服从新闻主题表达的需要,不柯喧宾夺主
4. 要少而精,简明扼要
5. 要灵活穿插,但不要牵强附会
三十一. 通讯的写作
*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 通讯报道的事实比较详尽,完整,而消息则是简略的概述
2. 通讯比消息更具形象性、生动性,所以也更具感染力
3. 通讯文体比较自由
4. 通讯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5. 表现手法不同
6. 通讯较消息的时效性差
* 通讯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及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 通讯的特点:
1. 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面;
2. 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切,情景交融;
3. 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
4. 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较宽松
* 通讯扫表现方法的不同特点可分为:记事、访问记、巡礼、速写、散记、侧记、小故事
根据通讯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 记事——又称介绍、报告等。是通讯应用最多最广泛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常见的通讯报道体裁。也包括写人,表现手法以叙事为主,具体现时详尽。
* 访问记——这是通讯运用较早较多的一种表现形式。访问对象一般是人物,内容或记人物或记人物介绍的事件。
* 巡礼——是一种观光记,参观记,也称“见闻”。对记者自己的所见所闻发出的感想,一般采用鸟橄式的眼光,从全局的角度报道形势、事件、或单位,具有现场感、动态感和亲切感的特点。
* 速写——重在快速捕捉事实的基础上,对事实经过、轮廓、主要特或人物事迹的粗线条表现,是对其中有个性有特点的部分采用简笔勾勒的方法表现对象的总体特征。
* 散记——新闻中的“散文”,用散文的结构方法和笔法,同样要求“开散神不散”。选材、写法都较自由,通常更注意选择知识性、趣味性的新闻事实,而后讲究意境的表现。
* 侧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或就某些片断展开描述,以回答受众某些方面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
* 小故事——是线索单一、情节精干和有故事性的新闻事实的表现。思想上注意以小见大,形式上讲究别致精巧。
* 通讯的结构:
通讯主要有三种结构:A. 纵式 B.横式 C.纵横式结合
* 纵式结构: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和按作者对事物发展的认识顺序安排材料
* 横式结构:以空间变换安排材料和以事物性质区别安排材料
* 纵横式结构:以时间顺序为经,空间变换为纬,或者以认识顺序为经,事物性质为纬以及这两类之间的进一步交叉渗透,这样就使作品更加显示出开放自由的形态。
* 通讯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 通讯的叙述和消息的叙述的比较:
A. 消息是概述,通讯是细述
B. 消息较规范,通讯较灵活,有个性
C. 消息的概括性强,通讯比较有形象性
D. 通讯中的叙述常与其他手法结合
2) 抒情的分类:一般把抒情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通讯写作多用间接抒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和抒情
3) 通讯中抒情和议论的运用原则:
从内容看,抒情和议论的位置应在高潮之处
从布局看,则以在大的段落结束时居多。
4) 通讯对艺术表现技巧的借鉴:
电影叙事手法(蒙太奇手法)
戏剧化手法(矛盾冲突)
音乐、美术、摄影的借鉴
* 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和方法
写作特点:
1. 人物通讯主要是写人,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人物通讯
2. 人物通讯仍以新近发生的事实为依托,缘事而起,因事及人,有新闻有才有新闻人物
3. 人物通讯通过报道人物事迹(活动),注意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反映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
4. 人物通讯写作,需要记者对人物深入体察和注入激情,在思想感情上息息相通,深刻理解先进人物并与之共鸣,这样才能真正写好人物写好
人物通讯
写作方法:
1. 突出新意,反映时代精神
2. 运用多种表现手法,鲜明地再现人物形象
3. 准确反映人物与党与群众的关系
* 如何鲜明地再现人物形象?
A. 用人物的行动再现人物形象
B. 用人物的语言再现人物形象
C. 写好有关事件、环境、再现人物形象
D. 抓住个性化的细节再现人物形象
* 事件通讯的特征及写作要求
特征:
1. 它所反映的事件的新闻性和典型意义
2. 报道新闻事件的详尽性
3. 报道面比较广泛,写法也较灵活
4. 在叙事中写人
写作要求:
1. 叙事有明确的目的性
2. 线索清晰,脉络分明
3. 形象地再现事件的特性
4. 全面掌握关于事件的材料,力求写出事件的深广度
* 工作通讯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特点:
1. 有很强的指导性
2. 有相当的理论色彩
表现手法:
1. 体现新闻性
2. 多用典型材料
3. 写出思想深度
4. 形式多样,运笔灵活
* 工作通讯的新闻性的表现有哪些?
一是寻找“热点”,选准题材
二是先声夺人,放开第一腔
三是客观报道,拓宽路子
* 风貌通讯的写作特点及要求
1. 着力反映变化
2. 描述事物的特征
3. 借景抒情、写出感受
4. 富于知识情趣
* 借景抒情的三种方法:
A. 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B. 因事抒情,寓情于事
C. 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三十二. 通讯的写作
*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 通讯报道的事实比较详尽,完整,而消息则是简略的概述
2. 通讯比消息更具形象性、生动性,所以也更具感染力
3. 通讯文体比较自由
4. 通讯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5. 表现手法不同
6. 通讯较消息的时效性差
* 通讯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及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 通讯的特点:
1. 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面;
2. 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切,情景交融;
3. 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
4. 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较宽松
* 通讯扫表现方法的不同特点可分为:记事、访问记、巡礼、速写、散记、侧记、小故事
根据通讯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 记事——又称介绍、报告等。是通讯应用最多最广泛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常见的通讯报道体裁。也包括写人,表现手法以叙事为主,具体现时详尽。
* 访问记——这是通讯运用较早较多的一种表现形式。访问对象一般是人物,内容或记人物或记人物介绍的事件。
* 巡礼——是一种观光记,参观记,也称“见闻”。对记者自己的所见所闻发出的感想,一般采用鸟橄式的眼光,从全局的角度报道形势、事件、或单位,具有现场感、动态感和亲切感的特点。
12 [新闻采访与写作]串讲资料
* 速写——重在快速捕捉事实的基础上,对事实经过、轮廓、主要特或人物事迹的粗线条表现,是对其中有个性有特点的部分采用简笔勾勒的方法表现对象的总体特征。
* 散记——新闻中的“散文”,用散文的结构方法和笔法,同样要求“开散神不散”。选材、写法都较自由,通常更注意选择知识性、趣味性的新闻事实,而后讲究意境的表现。
* 侧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或就某些片断展开描述,以回答受众某些方面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
* 小故事——是线索单一、情节精干和有故事性的新闻事实的表现。思想上注意以小见大,形式上讲究别致精巧。
* 通讯的结构:
通讯主要有三种结构:A. 纵式 B.横式 C.纵横式结合
* 纵式结构: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和按作者对事物发展的认识顺序安排材料
* 横式结构:以空间变换安排材料和以事物性质区别安排材料
* 纵横式结构:以时间顺序为经,空间变换为纬,或者以认识顺序为经,事物性质为纬以及这两类之间的进一步交叉渗透,这样就使作品更加显示出开放自由的形态。
* 通讯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 通讯的叙述和消息的叙述的比较:
A. 消息是概述,通讯是细述
B. 消息较规范,通讯较灵活,有个性
C. 消息的概括性强,通讯比较有形象性
D. 通讯中的叙述常与其他手法结合
2) 抒情的分类:一般把抒情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通讯写作多用间接抒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和抒情
3) 通讯中抒情和议论的运用原则:
从内容看,抒情和议论的位置应在高潮之处
从布局看,则以在大的段落结束时居多。
4) 通讯对艺术表现技巧的借鉴:
电影叙事手法(蒙太奇手法)
戏剧化手法(矛盾冲突)
音乐、美术、摄影的借鉴
* 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和方法
写作特点:
1. 人物通讯主要是写人,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人物通讯
2. 人物通讯仍以新近发生的事实为依托,缘事而起,因事及人,有新闻有才有新闻人物
3. 人物通讯通过报道人物事迹(活动),注意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反映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
4. 人物通讯写作,需要记者对人物深入体察和注入激情,在思想感情上息息相通,深刻理解先进人物并与之共鸣,这样才能真正写好人物写好
人物通讯
写作方法:
1. 突出新意,反映时代精神
2. 运用多种表现手法,鲜明地再现人物形象
3. 准确反映人物与党与群众的关系
* 如何鲜明地再现人物形象?
A. 用人物的行动再现人物形象
B. 用人物的语言再现人物形象
C. 写好有关事件、环境、再现人物形象
D. 抓住个性化的细节再现人物形象
* 事件通讯的特征及写作要求
特征:
1. 它所反映的事件的新闻性和典型意义
2. 报道新闻事件的详尽性
3. 报道面比较广泛,写法也较灵活
4. 在叙事中写人
写作要求:
1. 叙事有明确的目的性
2. 线索清晰,脉络分明
3. 形象地再现事件的特性
4. 全面掌握关于事件的材料,力求写出事件的深广度
* 工作通讯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特点:
1. 有很强的指导性
2. 有相当的理论色彩
表现手法:
1. 体现新闻性
2. 多用典型材料
3. 写出思想深度
4. 形式多样,运笔灵活
* 工作通讯的新闻性的表现有哪些?
一是寻找“热点”,选准题材
二是先声夺人,放开第一腔
三是客观报道,拓宽路子
* 风貌通讯的写作特点及要求
1. 着力反映变化
2. 描述事物的特征
3. 借景抒情、写出感受
4. 富于知识情趣
* 借景抒情的三种方法:
A. 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B. 因事抒情,寓情于事
C. 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三十三 新闻特写及其他
* 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作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 新闻特写的个性特点
A 聚焦性 B 描绘性 C 感染性
* 新闻特写的分类
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场景特写、旅游特写
* 新闻特写的写作要领
1. 基础在于观察
2. 再现现场情景
3. 题材集中突出
4. 白描细描并用
* 报告文学的写作要求
1. 新闻性与文学性结合
2. 致力于形象的刻画
3. 深刻揭示社会矛盾
* 调查报告的特征及分类
特征:信息性、动态性、全面性、具体性
分类:基本社情型调查、经验性调查、揭露性调查、研讨性调查、核查汇报型调查
写作要求:
A. 深入第一线,大量占有事实材料
B. 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C. 把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
* 新闻媒体来信的类别
A. 褒贬型 B. 问题型 C. 述评型 D. 呼吁建议型 E. 咨询求援型
***名词解释***
1.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2. 新闻与事实——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3. 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4. 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5. 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6. “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7. 新闻记者 ——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8. 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9. 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10. 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11.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12. 新闻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包括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这几个因素。
13. 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
14. “耳目喉舌”——无产阶段的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耳目喉舌”主要指新闻记者的职责,即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发挥记者作为“耳目喉舌”的作用。
15. 新闻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它体现着新闻报道的方向和意图,表明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16. 新闻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17. 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记者必须学会并善于访问,否则绝对当不好记者。
18. 座谈会——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经过座谈会是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
19. “搭桥艺术”——搭桥是一种采访艺术,也就是斯诺前夫人韦尔斯讲的“斯诺法”,它的核心是找到使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相似点或接近点,使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从“生”到“熟”,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合适话题,目的是为了赢造生动活泼的氛围的一种采访艺术。
20. 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1. 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22. 设问——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提些假设的问题,从而证实、了解采访对象对某一事件的真实看法。具有易于开拓思路,能谈深谈透的特点。
23. 采访的“心理控制”——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里控制”;而且所谓“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
24. 新闻采访的观察——就是记者在现场“用眼睛采访”,又称目击采访。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目击式新闻
25. 目击式新闻——目击新闻,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
26. 概览与细察——所谓“概览”,即“鸟橄法”,是对某一事物进行大略的、鸟橄式的全面性观察,抓事物的全貌和轮廓,比较准确、完整;所谓细察,就是通常所说的“细察法”,是对某一事物的某个局部或细节,作重点的、仔细的观察。在一次完整的现场观察中,要将概览和细察有机结合。
27. 巡回采访——也叫游动采访或旅行采访,是记者按照预定设计好的线路对沿途与采访主题有关的情况进行的采访。它具有开阔记者眼界、使报道样式活泼等优点,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题材的报道。
28. 交叉采访——指记者证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29. 报道角度——新闻角度,也称报道角度。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的着眼点或侧重点。
30. 用事实说话 ——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
31. 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
32.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33.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34. 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35. 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36. 新闻选材——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大,因为选材的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的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至社会传播的过程。
37. 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其组成部分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
38. 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
39. 新闻根据(由头)——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
40. 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
41. 非事件性新闻——是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进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
42. 视觉新闻 ——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43. 一事一报 ——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
44. 电头——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用电发往外地称“电”,稿件发给当地的称“讯”。
45. 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
46. 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实性新闻
47. 新闻导语——是就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48. 直接性导语——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新闻。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和评述式等。
49. 间接性导语——又称延缓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的种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等
50. 新闻典型——是指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既能反映同类事物本质,又具有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鲜明个性特点的人和事物的报道。
51. 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
52. 新闻文风——文风是指人们在写文章、说话时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风尚。新闻文风是人的思想作风在新闻写作上的反映,是人们运用新闻报道手段表现的格调、情趣和作风。
53. “无冕之王”——又称第四等级。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段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有。从根本上说,他们都有是为垄断资本利益服务的,记者不可能摆脱这种格局。
54. 采访札记——是记者将采访中所见、所闻、所感摘要记录下来,加以公开报道的一种新闻边缘体裁。其题材范围较小,着眼点在于交流信息,推动工作。主要作用有:阐明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匡正视听、明辨事非和提醒注意等。
55. 解释性报道——又称解释性新闻、分析性报道。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述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
***小知识点***
★新闻线索——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它只是为新闻采访报道担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第二手材料——在记者和事实之间存在着一个中转环节的材料,记者从当事人和目击者那里得来的材料就属于这一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写作的第一要领。真实包括整体真实以至每个细节都必须真实。
★用事实说话,作为一条报道原则,一种实践方法和技巧,这是新闻写作最大特点和优势,是新闻区别于文学、评论等文体最显著的标志。
★写事实,表真情,翔实可信,这是新闻写作最基本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对事实的说明、分析和判断,也是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
★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
★新闻要素的选择依据其新闻性和宣传性,在新闻要素是“何事”是核心,新闻报道必须有两个要素,其中必须有“何事”。
★用事实说话—— 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
★视觉新闻——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快,讲求时效,是新闻的第二生命。新闻写作的快,是指它的急就性,就是要脑子快,笔头快,所谓“倚马可待”。
★新闻写作上的“慢三拍”现象是指:采访慢、写作慢、传播慢
★边缘文学包括:报告文学、调查文学、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是历史上第一家以中国人民为阅读对象的控中文报刊,其中的《月食》是中国近代报刊的第一条消息;
★1874年1月30日《申报》刊载的“伦敦电”是我是中文报纸上第一则新闻电讯
★著名记者黄远生以写通讯闻名,被称为“印象派大师”
★一事一报——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主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
★报道思想——是新闻构和记者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包括报道内容、范围、重点和具体要求,是记者旱灾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吃透上下两头,眼观四面八方,是确定正确报道思想的根本途径。
★“上头”是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当前宣传精神;“下头”是指社会实践、群众的实践。吃透上下两头,眼观四面八方,是确定正确报道思想的根本途径。
★新闻价值——事实本身含有的能够引起受众注意的客观价值的总和。
★宣传价值——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新闻的宣传价值有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四个因素。
★由两个以上的自然段组成的导语,称复合导语。第一自然段称为主导语,其后的导语段落称为次导语或准导语
★新闻界把新闻五要素或六要素俱全的导语称为“第一代导语”也称“晒衣绳式导语”;把侧重交代部分新闻要素的导语称为“第二代导语”
★写好叙述式导语的关键在于:善于分析比较,真正准确的抓住最主要的新闻事实,并精练地加以表达
★写好总结式导语的关键在于:导语概括事实,要实在,不要空泛。
★写好评述式导语的关键在于: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发现新的事物以后,又能深入地进行分析研究,使自己的认识产生飞跃,以客观的新闻事实为基础,提出分阶段尚示提出的深刻见解,就能使评述式导语中的分析、议论具有新意。
★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主体而不是导语。一篇消息可以没有导语、结尾,但绝不能没有主体部分。
  ★新闻背景的穿插安排可以是消息的主体部分,尾部或导语中
  ★报告文学结合的新闻性和文学性,但首先必须具备新闻性,其中,真实性最为根本。
  ★叙事是事件通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叙事重在目的性: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表明一定的思想观点。
  ★描写是通讯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这与消息写作的区别最为明显。
  ★通讯脱胎于古代传记、游记
  ★三四十年代,我国通讯体裁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新闻性的加强。其间范长江是这一时期的杰出记者。
  ★黄远生是通讯体裁的奠基人。
  ★我国早期的通讯常常叫“记事”,曾有概要记事、长篇记事、印象记事之分。现在的记事性通讯中一般采用的是“印象记事”。
  ★邵飘萍1916年担任过上海《申报》驻北京的特派记者;范长江曾以《大公报》特派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
  ★迄今为止最早的报纸是公元前60年古罗马的《每日纪闻》
  ★中国古代最早的报纸,一般认为是唐代的邸报
  ★1556年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世界上第一份近代报纸《威尼斯新闻》诞生了,这也表明记者这一职业不但出现了,而且有了真正的发展。
  ★我国最早的中文的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纪传》,于1815年8月在华人较为集中的马六甲创刊。担任刻印和发行工作的梁发被认为是我国最早从事新闻工作的报业人员之一。
  ★国人自己办报的第一个高潮,涌现了王韬的《循环日报》,康有为、梁启超的《中外纪闻》,伍廷芳的《中外新报》,裘廷梁的《无锡白话报》等报纸。
  ★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刊物从马克思和卢格于1844年创办的“《德法年鉴》开始
  ★毛泽东1918在湖南创办了《湘江评论》。
  ★范长江1935年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中国西北角》和《塞上行》
  ★马克思曾指出,人民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人民精神的千唤万应的喉舌。
  ★刘少奇对记者说“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无产阶级记者传达上情,反映下情,就是在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职责。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于1991年1中华全国新闻工作才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1994年做第一次修订,1997年1月又作了第二次修订。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对党事业负责,对读者负责,这就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腿勤、脑勤、手勤、嘴勤是记者要努力做到的勤奋,普利策说过一句名言“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
  ★是否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衡量记者工作作风是否踏实的标志
  ★实事求是是记者最基本的思想、工作作风,尊重事实才能说真话,才能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记者采访的新闻事实,即使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有时则不宜或暂时不宜公开传播。记者可以而且应该把采访到的这一类事实写成“内参”,提供给新闻单位内部或送交领导部门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2023年自考资料 ( 豫ICP备17027556号-1 )

GMT+8, 2024-4-24 02:25 , Processed in 1.73379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